> 互联网知识 > “虽居蛮貊亦行矣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虽居蛮貊亦行矣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虽居蛮貊亦行矣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虽居蛮貊亦行矣”出自宋代邵雍的《答友人》。

“虽居蛮貊亦行矣”全诗

《答友人》

宋代 邵雍

何者名为善处身,非唯能武又能文。

可行可止存诸已,或是或非系在人。

遍数古来贤所得,历观天下事须真。

吉凶悔吝生乎动,刚毅木讷近於仁。

易地皆然休计较,不言而信省开陈。

虽居蛮貊亦行矣,无患乡闾情未亲。

《答友人》邵雍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答友人》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于善行和处世之道的思考。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何者名为善处身,

非唯能武又能文。

可行可止存诸已,

或是或非系在人。

遍数古来贤所得,

历观天下事须真。

吉凶悔吝生乎动,

刚毅木讷近於仁。

易地皆然休计较,

不言而信省开陈。

虽居蛮貊亦行矣,

无患乡闾情未亲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探讨了何为善行和善待他人的问题。邵雍认为,善行不仅仅是表现在武艺或文才上,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中表现出可行和可止的智慧,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。善行的标准并非完全取决于外在的因素,而是在于个人的内心选择。

邵雍通过观察古代贤人的经历,认为在历史长河中,真实的善行是可以被获取的。他强调了对世事的深思熟虑,认为只有真实的了解和体验世间万物,才能真正领悟善行之道。

诗中还提到了吉凶、悔恨和吝啬等情感的产生与行为的关系。邵雍认为,这些情感的发生与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,而一个刚毅、木讷的人更容易接近仁德的境地,表明他对于善行的追求。

在最后两句中,邵雍指出,换位思考会使人们放下争论和计较,建立起信任和真诚的关系。即使生活在荒蛮之地,也能够实行善行,不必担心乡里乡亲的情感未能亲近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启示人们要以真实的心态对待善行和处世之道,通过观察和经历世间事物,从内心追求真正的善行,并建立信任和真诚的人际关系。